星期六, 8月 27, 2005
一個人上電影院
從前,覺得看電影是一種社交,當然要抓幾個朋友看才划得來。尤其在有了大批的盜版電影、便宜的39元碟片之後,我更是這麼認為。買回家自己慢慢看,還可以倒轉、暫停來回味或抄寫台詞;頂多特效感差一點(所以動作片還偶爾能吸引我上電影院),反正我不是挑剔畫面的那種人。
還有,電片也因等級不同而有不同意義:一輪片必定要有社交目的,不管是請客、答應了朋友、約會等。二輪片勉強可以自己一人獨賞,可是也必須是非常好的片子才行,否則還是租來便宜。
光這樣,就足以凸顯我金牛座的歸毛簡省,也看得出我對電影的錙銖必較。從小隨爸爸租片看片,爛片看多了,嫌上電影院錢花下去也不知道值不值,評價五顆星有時也會失準。再加上容易隨片喜怒哀樂,有時候還真希望是躲在家裡,不被人家看到宣洩的情緒。
總之,這樣多慮下來,我幾乎很少上電影院,倒是花很多時間在家看從大陸買來一片六、七塊人民幣(三十塊台幣)的盜版片。不過,人也有空虛的時候,我發現,越是空虛,就越要去會讓人空虛的地方,這樣互補下來,比較舒坦。所以空曠黝黑的電影院,成了我寂寞時喜愛溜達的地方。
我喜愛一個人上電影院看憂鬱的片子,那種會讓人心裡很沈重、很苦悶的片子。在冷氣過強的情況下,瑟縮在電影院座位上,享受只有自己懂的寂寞。我看著影片,體會主角人生的起起落落,好像慢慢就能似懂非懂地超脫自己的問題。最好一整個廳就我一個人,這樣更是覺得自己在和深深凹陷的銀幕對話,音樂飄盪在耳邊,會讓我莫名的感動。
這樣獨自上電影院的儀式慢慢建立,我想我就會更無所謂人生的真假和虛實。當我走出漆黑,迎著我的是車水馬龍的街道,我幾乎不敢停下來,深怕別人發現我的無所事事,發現我那經歷過昇華的孤獨。我趕忙移動,影片的劇情還跟著我,呼喚著我的靈魂:「一個人來看電影吧!」
沒有愛人、家人、友人可以陪伴,我厚重的電話簿有等於沒有。沒有人需要我的社交,說真的。所以只有自己一個人上電影院,證明還活著,證明有東西能讓我分心。
我一個人上電影院的次數多了起來。
從前,覺得看電影是一種社交,當然要抓幾個朋友看才划得來。尤其在有了大批的盜版電影、便宜的39元碟片之後,我更是這麼認為。買回家自己慢慢看,還可以倒轉、暫停來回味或抄寫台詞;頂多特效感差一點(所以動作片還偶爾能吸引我上電影院),反正我不是挑剔畫面的那種人。
還有,電片也因等級不同而有不同意義:一輪片必定要有社交目的,不管是請客、答應了朋友、約會等。二輪片勉強可以自己一人獨賞,可是也必須是非常好的片子才行,否則還是租來便宜。
光這樣,就足以凸顯我金牛座的歸毛簡省,也看得出我對電影的錙銖必較。從小隨爸爸租片看片,爛片看多了,嫌上電影院錢花下去也不知道值不值,評價五顆星有時也會失準。再加上容易隨片喜怒哀樂,有時候還真希望是躲在家裡,不被人家看到宣洩的情緒。
總之,這樣多慮下來,我幾乎很少上電影院,倒是花很多時間在家看從大陸買來一片六、七塊人民幣(三十塊台幣)的盜版片。不過,人也有空虛的時候,我發現,越是空虛,就越要去會讓人空虛的地方,這樣互補下來,比較舒坦。所以空曠黝黑的電影院,成了我寂寞時喜愛溜達的地方。
我喜愛一個人上電影院看憂鬱的片子,那種會讓人心裡很沈重、很苦悶的片子。在冷氣過強的情況下,瑟縮在電影院座位上,享受只有自己懂的寂寞。我看著影片,體會主角人生的起起落落,好像慢慢就能似懂非懂地超脫自己的問題。最好一整個廳就我一個人,這樣更是覺得自己在和深深凹陷的銀幕對話,音樂飄盪在耳邊,會讓我莫名的感動。
這樣獨自上電影院的儀式慢慢建立,我想我就會更無所謂人生的真假和虛實。當我走出漆黑,迎著我的是車水馬龍的街道,我幾乎不敢停下來,深怕別人發現我的無所事事,發現我那經歷過昇華的孤獨。我趕忙移動,影片的劇情還跟著我,呼喚著我的靈魂:「一個人來看電影吧!」
沒有愛人、家人、友人可以陪伴,我厚重的電話簿有等於沒有。沒有人需要我的社交,說真的。所以只有自己一個人上電影院,證明還活著,證明有東西能讓我分心。
我一個人上電影院的次數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