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hotos1.blogger.com/img/153/2459/320/take1_thumb.jpg)
不好看不好看啦~~~~
機動殺人(Taking Lives)
晚餐的時候看驚悚片真是自討苦吃,尤其是不怎麼樣的驚悚片,更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討厭。
原本擺在桌前色、香、味俱佳的燒臘,登時和片中血肉模糊的屍骨混為一氣,就此注定本片令人沮喪的調性。果不然片子才開始就被我看穿了誰是兇手,不知道該不該就此謝謝收看。然而,多心善良的我,總覺得偵探懸疑片不該如此膚淺,耐著性子多看一下,但殘念啊~就是這麼膚淺。
只要熟悉偵探小說結構的人應該都聽過諾克斯(Ronald Knox)的偵探十戒(Ten Commandments of Detection),其中第一條言明,犯罪者多半是一開始就出現的幾個要角之一,此片了無新意地正是如此。反正角色沒幾個人,害得我一下就猜出誰是兇嫌,不好玩。
此片最悽慘的致命傷是角色刻畫和劇情。夾雜硬凹的的佛洛伊德和破碎的FBI辦案心理學,不深刻到了極點。許多角色可有可無,徒增影片的冗長不緊湊。許多橋段回頭看來,更是毫無意義,不知道女主角為什麼要和男主角有床戲(只因為她是Angelina Jolie嗎?),也不知道為什麼結局要靠女主角假裝懷孕來殺掉兇手。中間莫名其妙跑出來一個替死鬼(從頭到尾不知道此人為何要來找兇手),又安排兇手母親家中的密室有人跑出來(從頭到尾也沒解釋這有何意義)。偵探十戒中另一條曾說,偵探小說破案的核心必須靠「邏輯推演」,怪力亂神的東西或無關緊要的情節太多,則是冗長難看,本片就這樣而糟透啦!!!
我常常覺得許多影片原本應該會很好看的。以本片為例,雙胞胎一人喪命、一人獲救,使得獲救者從此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身份,而不斷靠殺人來更換角色。這樣的精神分析固然不新,但若能精巧拍攝,還是能拍出質感。像是人魔(Dr. Hannible)使用古典音樂搭配優雅的殺人,雖畫面噁心題材不new,光衝著那拍攝手法就值得一看再看。至少也該像是人骨拼圖(The Bone Collector)一樣出人意料之外,沒有變態、運氣,而是純粹的冷寫兇殘,那也是夠刺激的了。總而言之,許多不錯的小說故事,往往毀在二流的電影編劇手中,實在有些可惜。說不定有一天該試著自己導戲、寫戲,來扭轉此一亂象。
驚悚片佳作難求,我要少浪費點嘮叨的口水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