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24, 2004

電影筆記2004/1/24
Last Samurai「末代武士」

又是一個全球化的例子,日本武士道的精神,被好萊塢包裝販賣,賺人熱淚、奔騰熱血:冬天看這部片子很是時候,因為給人一股暖。

老實說,乍聞片名有點俗,便以為沒啥好看。加上阿湯哥獨照霸佔電影海報,有如個人秀,想來更是商業、灑狗血到不行,沒想到內容卻出乎意料的精緻。雖不能說不煽情,譬如大決戰部分分和美國人介入日本內政的情節真有些誇張,但大體上來說卻還算收斂,至少沒有什麼激情裸戲(呵)。

劇情主要描述明治維新時,日本內部大臣之間因為西化和反西化兩派內鬥,加上天皇年幼軟弱,所以產生的一場內戰。這是根據實際發生在一八七七年,日本鹿兒島上的武士大臣反叛的故事改編。由於當時的確是懷抱理想而戰,所以後人現在還是立碑建像紀念壯烈犧牲的戰士們。我倒不太在意湯姆克魯斯的角色,反而是深深為影片中唯美的日本民間文化所吸引。當然,這也可能是美化後的刻板印象,但別人好的地方,還是要去學習。

譬如日本人視服務,或「侍」,為一種榮譽(honor),這是老一輩日本人的美德。在我去過的日式小酒店裡果真如此,服務生認真、細膩,一點也不認為做台灣人眼中的「小弟」有什麼不好,還在店內洗手間旁貼上小字條,指出服務的「高尚」之所在,令人佩服。同樣與此相關的,就是每個人都以無比的專注力做分內的事,不論是洗衣煮飯,練劍坐禪、習字耕種,都是那麼心悅誠服。比起來,我血液中驍勇湘軍的因子,固然使我衝勁十足,但也讓我不夠沈穩、忍耐力不足。

其他令我有感觸的都是小細節:滿園的櫻花盛放,那是日本大將軍死前讚嘆的完美境界。但記得以前讀到,初春櫻花盛開短暫,凋落極為迅速有如驟雨急落;這也往往暗示了一種悲劇英雄,在功成名就的瞬間消逝,讓人永遠惋惜。還有那泉水邊沐浴的寡女,喪夫之餘,堅忍照顧殺夫仇人。悠悠的恨啊,被仔細地隱藏,只在憤怒和危急的當口拔刀自衛,只有在生離死別的剎那才原諒並承認心中的愛。集纖細和強韌於一身,東方之珠也。

過去台灣或許受到大中國歷史仇恨和缺乏自知的自大心態干擾,使我們的歷史課本甚少提及東亞各國的文化脈絡。最親近的鄰居,反而我們最不瞭解。尤其是日本,畢竟殖民過台灣,對台灣近代史的影響深遠。年節在老家花蓮附近遊逛,目睹許多日據痕跡,典雅的神舍老院、規劃有致的村里、高階將領的松林別館等;今日花蓮原住民、客籍、閩越、外省四分,如何錯落在這些殖民地址上,怎能不研究?

有人說,台灣本土文化許多都是日本文化的在地化(有人也批做粗俗化),那麼我們愛戀這塊土地,就要去瞭解影響它的重要因子。歷史課本上簡略的介紹日本斷代史,什麼大和文化、平安朝、幕府時代,然後就立刻跳到明治和近代的軍國主義,許多文化轉折和累積都沒有細究,兩千年還佔不到課本的二十頁。簡單來說,日本文化絕不只是近幾小子、AV女優、相撲或手機電玩,至少,我著迷的似乎不是這些。

我承認自己洋化了點,但突然,在美式的電影中,我領悟了一點東方的永恆。
電影筆記2004/1/13
Modern Times「摩登時代」

熟悉的外八字步伐,寬大的工作褲配上一撮(始終沒有隨歲月而變白的)小鬍兒,卓別林(Charles Chaplin)的丑角人物再度以嬉笑怒罵,解剖一九三零年代空前蕭條的美國。

其實看完這部片子並沒有太大的震撼。或許因為「時代」今昔不同,而所關照的「摩登」百態也不一樣了、不特別了:片中泰勒式生產線上工人走火入魔的狀態,或失業、罷工頻傳不如入監的荒謬;現在要不是換了形式(工人被機器取代),就是太悉鬆平常天天新聞都看得到。

然而心頭不免驚奇自己的無所謂,難道這也是另一種恐怖?如果說過去資本主義是赤裸裸的剝削勞工,那麼現在勞工的福利增加、工作環境改善,難道表示沒有剝削了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不然資本主義的大船理當勢如破竹地消彌各地的騷動不安,相反地,它卻像是衝撞了冰山的鐵達尼,掀起更大的漣漪,並造成自身無法修補的裂痕。

是的,資本主義為了掩飾自身的問題,透過全球化將反對勢力一一收編,以利益交換的共謀壯大自己聲勢。透過孤立打壓那些不肯屈服者,資本主義似乎寧可把大家一起拖入深海,也不願有人站出來挑戰它。此片或許沒有把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大環境納入討論(這當然是時代的關係),而以手牽手的兩人,在黎明時分走向群山,代表無限的可能做結。有點過度理想化的單純,但主要也是因為相對於龐大的地理空間,人的力量是極微不足道的吧!

卓別林的時代,勞工要對抗的是資本家和警察。但如片中依稀透露,機器的效能正在進步,並可能改變我們所有的生活方式(例如那吃飯機器),但機器的瘋狂(machine goes mad),後果卻不堪設想。Modern這個字本來就意味著「進步」,可是進步的結果如何,可能卓別林當時沒有太著墨的地方。此片的寓言和批判力量堪稱默片一絕,只不過,像大師致敬之餘,應想想自己該如何面對我們新的摩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