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03, 2005
日本電影筆記—蒲公英
青春熱鬧的劇情,一如其帶有陽光亮麗色彩的片名,「蒲公英」是伊丹十三嘲諷日式傳統黑色+白色喜劇。
告別青澀的日本六零年代新浪潮,本片宛如笑鬧立志片,以一位喪夫的家庭主婦努力學做麵的故事為主軸,輔以大大小小多關於「吃」的經驗和討論。影片一開始就是一位日本黑道到電影院去看電影,竟不辭辛勞地將一大桌海鮮美酒給抬進戲院,只為了享受食物的精緻,同時還不忘大聲喝叱身旁咀嚼洋芋片的吵鬧粗俗。確實,日本向來對於食物精緻度極微考究,以吃生魚片為例,不管是刀工、肉質、佐料、入口時機都十分講究。不過走到極端,就可能引發許多爆笑之事。譬如光吃一碗拉麵,首先就必須「端詳拉麵,並抱持著虔敬的心情」;其次是用筷子撥弄一下肉片,觀看其「閃爍湯汁的光澤」;再來則是稍微喝一口,再用「無比的歉意吃掉」這碗優秀的麵。這樣的態度,恐怕比祭拜祖先還來的神聖。
整部片子就在凸顯這種飲食的荒謬性。台灣人可以立刻看出日本美食或搶救貧窮大作戰等節目的影子:女主角奮發學習做麵。先是到其他麵店觀察,練習記住顧客點菜內容。再來則是拜師學藝,找來浪人中的廚藝大師,教導其熬湯技巧。幾經失敗(真的很連續劇催枯拉朽般的情節)但從不放棄,甚至跑到垃圾桶中撿廚房的剩菜湯來品嚐其特色。在這樣的過程中,一位好心路過的卡車司機一路陪伴。卡車司機身著牛仔裝,暗示了全片採西部電影拍攝手法的技巧。而女主角最終也果真學成,做出「勝利」的麵條!
卡車司機最後如荒野大鏢客的主角cowboy般瀟灑離去,彷彿將拯救其他受苦受難的蒼生。黑道大老死前不忘和女友分享烤豬的精緻作法,似乎自己豬狗的生命得以藉此昇華。那麼片名「蒲公英」到底有什麼意涵呢?其實,那不過是女主角的名字,也是後來女主角重新開張的店的名字,充滿陽光感但不能吃,格外有點荒謬。不過影片最後以公園中母親餵奶的特寫鏡頭做結,十分耐人尋味。因為奶大概是所有人第一份食物,雖然原始,卻比任何日後我們吃的東西都完美,不是嗎?
青春熱鬧的劇情,一如其帶有陽光亮麗色彩的片名,「蒲公英」是伊丹十三嘲諷日式傳統黑色+白色喜劇。
告別青澀的日本六零年代新浪潮,本片宛如笑鬧立志片,以一位喪夫的家庭主婦努力學做麵的故事為主軸,輔以大大小小多關於「吃」的經驗和討論。影片一開始就是一位日本黑道到電影院去看電影,竟不辭辛勞地將一大桌海鮮美酒給抬進戲院,只為了享受食物的精緻,同時還不忘大聲喝叱身旁咀嚼洋芋片的吵鬧粗俗。確實,日本向來對於食物精緻度極微考究,以吃生魚片為例,不管是刀工、肉質、佐料、入口時機都十分講究。不過走到極端,就可能引發許多爆笑之事。譬如光吃一碗拉麵,首先就必須「端詳拉麵,並抱持著虔敬的心情」;其次是用筷子撥弄一下肉片,觀看其「閃爍湯汁的光澤」;再來則是稍微喝一口,再用「無比的歉意吃掉」這碗優秀的麵。這樣的態度,恐怕比祭拜祖先還來的神聖。
整部片子就在凸顯這種飲食的荒謬性。台灣人可以立刻看出日本美食或搶救貧窮大作戰等節目的影子:女主角奮發學習做麵。先是到其他麵店觀察,練習記住顧客點菜內容。再來則是拜師學藝,找來浪人中的廚藝大師,教導其熬湯技巧。幾經失敗(真的很連續劇催枯拉朽般的情節)但從不放棄,甚至跑到垃圾桶中撿廚房的剩菜湯來品嚐其特色。在這樣的過程中,一位好心路過的卡車司機一路陪伴。卡車司機身著牛仔裝,暗示了全片採西部電影拍攝手法的技巧。而女主角最終也果真學成,做出「勝利」的麵條!
卡車司機最後如荒野大鏢客的主角cowboy般瀟灑離去,彷彿將拯救其他受苦受難的蒼生。黑道大老死前不忘和女友分享烤豬的精緻作法,似乎自己豬狗的生命得以藉此昇華。那麼片名「蒲公英」到底有什麼意涵呢?其實,那不過是女主角的名字,也是後來女主角重新開張的店的名字,充滿陽光感但不能吃,格外有點荒謬。不過影片最後以公園中母親餵奶的特寫鏡頭做結,十分耐人尋味。因為奶大概是所有人第一份食物,雖然原始,卻比任何日後我們吃的東西都完美,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