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14, 2015

上個世紀溫暖的傳情方式:瓶中信

早就過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卻越來越珍惜一些不錯的浪漫愛情片。雖然總是順著老套的when a man/woman loves a woman/man開展,卻開始咀嚼和回味愛情的滋味,似乎正是因為自己不見得願意或是能夠成為其中的主人翁了。身為旁觀者,反而更能夠透視情愛的本質,然後默默鼓掌、落淚、省思。

瓶中信(Message in a Bottle)是上一個世紀末的電影了,1999年,有點古早。

女主角Theresa是 芝加哥報社的記者,老公批腿所以離婚,帶著兒子;男主角Garret是北卡的造船人,深愛的妻子死後丟出幾封瓶中信表達對亡妻的思念,恰巧被女主角撿到,Theresa 因為深深感動而循線找到Garret。兩人都不是感情上的新鮮人,卻又都是在感情上被留下的那一方,於是一拍即合,相知相惜。可惜兩人分隔兩地,而且當 Garret知道Theresa其實撿到了瓶中信卻沒有告訴他,更是非常難受。所以兩人分開了一年,一年之中,彼此沈澱、思索,最後覺得這份感情實在強烈 到不能錯過,Garret於是決定北上到芝加哥找Theresa…
 

啊~但是第六感總是準確的…故事並不算是個happy ending。可是從一開始如果就預知得到結局會是悲劇,那還要不要看完這個故事呢?當然要,因為這才比較是人生真實的樣貌。

人的一生可能不會有那麼多次刻骨銘心,尤其是男女主角都已經中年,都經歷婚姻得而復失的洗禮,更不可能是純純的無知的愛,也不會是衝動魯莽的激情的愛。但是也不用絕望啊~如電影中所言:“Someday you'll find someone special again. People who've been in love once usually do. It's in their nature.” 有一天你會在遇到一個特別的人,曾經愛過的人通常都會如此,這是他們的天性。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例子,都是當人覺得沒什麼盼望時,就突然出現了驚喜,不是嗎?
 

所以或許男主角的死,不算是個悲劇,而是個啟發。一段美好的回憶最終應該像是層溫暖的紗,包裹撫慰著我們往更幸福的地方走去。

星期一, 8月 24, 2015

致一段沒有真正贏家的愛情:賽末點!

可以佩服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的地方不少:他那有點黑色幽默卻又犀利的碎碎唸,他無比的多產和不錯的劇本、拍攝品質,他選角的功力以及對電影的熱情。所以早在大學時期,就默默的看了 「曼哈頓」、「安妮霍爾」;又繼續憧憬著「漢娜姊妹」、「開羅紫玫瑰」,但是大概是當時太年輕,太急於找出其中的意義,反而就是沒有特別欣賞或記得這些作 品。

反倒是多年後偶然看了「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一個簡單的穿梭時空的故事,重新啟動對Woody Allen小品情愛故事的興趣。最近看的,則是2005年的「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


其 實不過是個非常平凡、尋常的愛情故事,加上一點背叛,然後一點緊張,傳達一個簡單的概念:運氣很重要!男主角Chris因為網球教練工作而認識了屬於英國 上流社會的朋友Tom,進而與其妹妹Chloe交往、結婚,並進入岳父公司工作,生活品質、薪水地位扶搖直上。但是在同時,他也認識了Tom的性感未婚妻 Nola,婚前就兩人便曾經情不自禁的踰矩一次。後來Tom另結新歡拋棄了Nola,Chris於是開始與Nola得出軌不倫戀~直到Nola懷孕逼 婚,Chris又無法放棄優渥舒適的生活,而決定採取最極端的方式結束一切。

結局如何,還是讓大家自己看看電影可能會更有意思。不過,慢慢長大,真的覺得「運氣」或是所謂的「命」真的很難說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難怪影片一開始就是 這麼經典的旁白: The man who said "I'd rather be lucky than good" saw deeply into life. People are afraid to face how great a part of life is dependent on luck. It's scary to think so much is out of one's control. 如果我們真的知道人生幾乎都是無法掌控的,似乎真的有點可怕。

Match Point以網球的賽末點命名,無非是在探討最後的一個抉擇。其實情與愛,碰上了麵包的現實,大概也實在難免會出現一些謊言、傷害的事情。所以,一向熱愛 自由的自己,才會在出社會後一直追尋一種經濟上的自主獨立, 為的大概就是在情愛上能夠獲得最大的自由。但是到底在經濟獨立後,我們就自由了嗎?或許心靈上的真正放鬆,才是追求自由之路的更重要的課題呢。

星期六, 7月 18, 2015

永遠的Dalla~

  可 能因為自己是書蟲一枚,所以很羨慕那種飽讀詩書,卻又能夠過著不宅宅、有質感生活的外型亮麗的人。當然,這種人就多半只存在在小說、電影虛構的世界裡啦! 而The Age of Adaline「時空永恆的愛戀」主角Adaline剛好就是這樣的人物。難怪略嫌普通,註定要用奇幻來支撐的愛情故事,依舊吸引了不少人。

近年來這種穿梭時空的電影故事不少,這次用的是個很老的梗:長生不老。Adaline因為某種特殊的情況而從此不再老化,永遠停駐在29歲。身旁的友人從 讚美到狐疑,最後連警方、官方都決定介入捉拿她當實驗品,從此開啟她流浪換身分的生涯。這樣無法在同一處久住,總是不斷換工作還不是問題,最主要是不能夠 動心,因為任何一段感情都不可能「長久」。否則眼見對方慢慢老化的苦痛,或是對方會對她長生不老的不理解,都可能造成更大的問題。於是80年過去,只有那 麼一次,Adaline悄悄動心,也在對方即將求婚之際,匆匆消失。


原本,大概也就心如止水的Adaline,就這樣養著同樣品種的狗兒,靜靜過著圖書館員的生活。擁有無止盡歲月的她,走遍世界之外,更是學得多國語言,詳閱歷史。看似在生活的她,更像是個旁觀者,陪伴著她已經年邁的女兒。直到…又一次的心動出現。

這次到底Adaline會做出什麼選擇呢?尤其當愛人的父親,竟是當年即將向她求婚的男子?種種偶然揭露了Adaline的身分,如同對方的質疑:All the years you’ve lived but you’ve never had a life. 這種時光飛逝,卻又沒有任何殘留的感覺,絕對難受。這也讓Adaline終於勇敢的做出了決定。

決定如何?結局如何?就讓大家自己慢慢欣賞吧!不會太意外,不會太出乎意料。但是就是很愛這種充滿歷史感的人物,活過一百年以上的她,仍擁有不老不疲憊的心,這是多麼的難得?羨慕這種自在。

星期五, 12月 18, 2009

for the little "buzzing" sound

近三年沒有在這兒留下點什麼了。電影還是愛看到不行,書本還是持續咀嚼。只是時間,時間顯的如此的不夠用。

討厭自己說出這種大人、老人才會碎碎唸的話,但是真的發現,生命有好多事物,得去體會,而不能只有文字。

不過,因著某種小小的嗡嗡聲,我有了巨大的迴響。他重拾畫筆,我也該再次書寫。於是在2009年底,決定整頓一下這個荒蕪已久的空間。

以電影之名的blog,當然值得耕耘。

星期一, 2月 26, 2007


菊花殘、金甲傷

看完電影,只能說,該為張藝謀平反平反。

過去好多次被張藝謀的好大喜功所害,勉強嚥下一部又一部色香齊、味不足的所謂鉅片,這次總算等到一個還算可以在整體表現上接近(但絕對還是遠遠不及)黃土地、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片的作品。至少能說,看完影片不會太痛苦,甚至還有點惆悵,或多些遺憾。

一場王室的鬥爭,無能的皇太子、忠勇的二弟,嬌寵的小弟,配上一個陰險的皇帝、愛錯了的皇后,每個人因著自己的性格走上滅亡。無能的皇太子迷戀後母又偷情於宮女,最後兩頭空被嫉妒懷恨的小弟殺害;任性的小弟不知天高地厚,最先發難篡位落得被父皇親手打死;二皇子為母親必須服用皇帝給的毒藥而反叛,但畢竟無法在父母之間只選擇一個,故自刎明志;皇后喪失所愛的皇太子,親生兒子二皇子兵變失敗又自殺,終於不等皇帝下的毒發作便失智瘋狂。最後,深深的宮中,只剩那孤單的皇,面對重陽滿地的菊花。

這樣的劇情可能不夠曲折,但亮麗到幾乎不真實的場面著實飽滿服貼了觀眾的心脾。那遍地的金—流蘇鳳冠、雕樑玉柱、琉璃杯盤、黃袍寶劍,把冠蓋滿城的寂寞,反襯地格外清晰。寂寞啊~美輪美奐的宮殿、千斟萬酌的饌食又算什麼?古老的城牆下,偉大又充滿傷痛的王朝裡,悠悠的一縷菊花茶香~讓人心痛啊!

長久以來,我為寂寞這個抽象又具體的感覺所苦。應是某種幼年被流放的創傷,還是天生的無法超然物外,造就了多愁善感和耽溺憂傷。其實,至今我依舊無法確定,該如何讓自己學會獨處,學會享受全然的自我。也因為如此,我當不成王,我不夠算計和冷淡,夠自我才有辦法算計、冷淡的。

片尾曲方文山作詞的「菊花台」空靈哀怨的好聽。有人說,人生苦短,何必自尋煩惱,盡看些sad endings。但我相信人生許多道理,不禁一番寒徹骨,是無法領會的。而沒有哲學觀,純然享樂的生命,我寧可不要。

春近了,鮮黃的菊花正開,何不配別一朵、看片子、醉夢一場?

星期四, 2月 15, 2007


戀愛是一段假期

我,不對不對,是「女人」,大多愛看浪漫愛情喜劇。原因很簡單,套一句Sex & City四位女主角中最浪漫的Charlotte的話:Women wants to be saved!「女人希望被拯救!」浪漫愛情片給女人的就是這份逃避的機會,不論女人在生活中經歷多少風雨,譬如被壞男人甩了騙了、為家庭和工作兩頭忙辛苦、碰到不浪漫或超忙碌的老公或情人等等,只要進入浪漫愛情片的世界,那麼一切都有了解答。

被甩被騙的最終會碰到更好的人(請參照「金法尤物」、「托斯卡豔陽下」等),家庭工作兩頭忙的則會終於找到平衡點和成果(請參照「灰姑娘的玻璃手機」、「穿著Prada的惡魔」、「女傭變鳳凰」等),不浪漫和忙碌的另一半則會大徹大悟而開始懂得珍惜(請參照「來跳舞吧!」等)。彷彿女人所有的不幸都只是暫時的,那個好男人一定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時機到了就會變成Prince Charming、Mr. Right。

「戀愛沒有假期」(The Holiday)就是集苦命事蹟於一爐、同時又能散播救贖的高手。

一開始,女主角就是單戀、當第三者、被甩的綜合體,辛苦地在心儀對象宣佈訂婚的當下鼓掌落淚洋裝鎮定,然後在寒冷的冬夜慢慢步行回她英國的小屋。鏡頭一轉,職場得意的好萊塢剪接師工作狂男友劈腿,豪宅高級設備游泳池跑車一剎那間失去意義,看似成功的女性也露出了軟弱的一面。兩地兩女在絕望和找希望的情況下交換房屋,用這種非常不自然的方式切換生活環境。兩人都不斷被糾纏著,一個人被舊情人,一個人被過往的自己;兩人都遇見了很好的男人,一個風趣有內涵的配樂師,一個喪偶有兩個可愛女兒的年輕帥哥。

結果?哈!還用說嗎?當然是兩女在新環境中摸索出了生命的方向,打開了生命的另一扇窗。英國女孩在好萊塢老編劇的指引下建立了自信心,鼓起勇氣向負心男人說不,寧可孤單也不要再當秘密情人。美國女孩在簡單的英式生活中放鬆了下來,學會接受家庭、接受不完美中的美好。當然,她們也都找到了忠貞溫柔的另一半,開始全新的一年。

我不反對這樣的劇情運作,畢竟那是浪漫愛情片的基調:苦難→成長→脫變→幸福。但人生真的是這樣嗎?影片強調人的「選擇」很重要,可是卻沒有告訴我們,「選擇」是萬分困難的,且「選擇」後也不一定就有「選擇」。有太多的時候,我們不但無能選擇,也無法控制選擇後的結果。西方人定勝天的自信,在東方隨遇而安的眼中,不免太過躁進刺眼了。而這種刺眼,在浪漫愛情片中卻被天真的忽略了。

我還是愛看浪漫愛情片,因為那不是真實,而是一段假期,讓我短暫地放鬆,然後更精準地面對現實的挑戰。

星期四, 2月 01, 2007


這不是我們頭一遭看到天真無邪的小豬會說話、需要幫忙且獲得農場動物的支持而成功,想想之前的「我不笨,我有話要說」系列吧。但這次是文學大師懷特(E. B. White)的作品,是筆者大一第一次上到兒童文學作品時的讀本,忽然間,這部電影就多了點可看性。

那時只依稀覺得大人讀小孩書有些無聊,尤其對我這個連動漫畫都不太看的人而言,看到小蜘蛛運用機智幫助比自己大上好多倍的動物是個好的文學創意,可是畢竟是給孩子看的,好像少了點事故、滄桑…和深度。

然而,坐在電影院裡,我看到熟悉的故事逐漸推展,儘管許多我鍾愛的部分被簡化(譬如更多小豬的個性、農莊動物的故事、夏露蒂的人生哲學等),但隨著我身旁小孩子們的驚嘆和眼淚,我卻似乎看到了懷特文學心靈的光芒。除了不著痕跡地引導出各種動物的個性、故事中飼主孩子成長的過程和蛻變之外,最厲害的是,懷特用最不痛苦的方式介紹了死亡。

善良蜘蛛夏露蒂的死是無可避免的大自然的殘酷,懷特並不想用濫情的happy ending將死亡一筆勾消,反而是用另一個大自然的禮讚—新生命的誕生—來給予我們無限希望。尤其是最後一幕,當成百成千的小蜘蛛們飄散在天空中,如瑞雪紛飛的場景,真的是我多年前窩在教室裡頭讀這本書時沒有想像到的畫面。電影魔幻之美,不過如此。

片尾的一首 “Ordinary Miracle”更是讓我流連在座位上不忍離去。一方面是歌詞中談到平凡事物中錯落的奇蹟,啊~這和本片主旨真的很速配;另一方面是歌手Sarah McLachlan(曾演唱玩具總動員、X情人主題曲)暖暖的嗓音,更似夏露蒂綿密的網,清柔覆蓋,溫潤甘甜。

電影本身或許仍不免流於商業化、簡單化、兒童化,因此我比較不會推薦成人去看。但我相信「夏露蒂的網」這則故事還會繼續傳唱下去,讓大人孩子都能體驗一下發生在我們身旁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