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怪談
自從一九九八年貞子驚天動地的從電視裡爬出來之後,日本的恐怖電影便在台灣豎立了口碑,成為院線年年不可少的戲碼。的確,日本鬼魅狐仙的故事,絕不比咱們聊齋遜色,甚至更多了幾分難解的幽怨和山水空靈的意境。
日本電影拍攝鬼片的歷史悠久,其中小林正樹的「怪談」(Kaidan, 1964)一片,尤可謂結合日式傳統,和當代恐怖浪漫精神於一身的經典。這部榮獲1965年坎成影展評審團特獎的電影,述說了四個日本江戶時期家喻戶曉的鬼故事,並以一個二十世紀初背景下的後設故事做結。彷彿穿越時空又忽然回到現代的跳躍,是本片不落鬼片俗套的重要原因。而其優美的拍攝手法,畫面構圖色調的掌握細膩動人,更是震撼西方世界審美觀。
以往鬼片過份重視嚇人的目的,情節安排往往粗糙不堪,拍攝畫面更是灑狗血而噁心。「怪談」取材自內涵深厚的傳奇(legends),當然沒有叫人特別吃驚之處,但導演以水墨式的暈染(譬如影片片頭的染料在水中暈開的畫面,或好幾場戲中舞台布景的迷濛色澤)增添神秘氣息,又用顏色來表現不同的故事氣氛,竟使人駭而不怕、恐而不懼。這種強調氛圍,讓人餘韻繚繞腦海的感覺,正凸顯了日本鬼怪故事的風格。
除了拍攝技巧的獨到,「怪談」所挑選的幾個鬼故事也很有意思。第一則故事「黑髮」,描述一位拋棄糟糠妻的武士,在入贅富家、卑躬屈膝之後,幡然悔悟而重新尋覓髮妻的故事。武士返回破敗的宅院,見到前妻音容依舊、無怨無悔地織布等待,不禁感慨萬分,立誓永不離開,兩人當晚便在過去新婚圓房的床上相擁入睡。然而天亮武士醒來,赫然發現身旁躺著的竟是枯屍一具,原來前妻早已亡故,且死時哀怨地穿著紅服。而昨夜他愛撫地烏黑長髮,竟是如乾枝般的白絲,武士驚嚇而瘋,悔恨斷腸。
第二則故事「雪女」依舊環繞著背叛和失落。年輕樵夫在大風雪天目睹雪女殺死長輩,雪女愛憐他年輕不忍殺之,囑咐其永遠不得說出所見之事,否則性命不保。年輕樵夫的確也信守承諾,果真相安無事,一年後還順利取到一美麗的外來女子,生了三個小孩,過著平淡日子。不過事發十年後,樵夫偶然想起此事,禁不住地透露給太太知道,不料太太竟是當年雪女化身,氣憤他不守信用而飄然而去。相較於黑澤名在「夢」十步曲中的醜陋「雪女」,此處則是忠於原著的展現雪女白晰懾人的冷豔。
「無耳芳一」則是典型鬼上身的故事。小和尚芳一天生失明,但彈的一手好琴,乃至於平原家被滅族慘死的鬼魂找上門,夜夜請其彈琴說書,講平原家族興 衰史。後來老和尚眼明派人跟蹤,才發覺事態嚴重,若不斷絕鬼魂騷擾,芳一恐將喪命。唯一方法就是在芳一全身上下寫咒語,讓鬼魂找不到芳一。但百密一疏,芳一耳朵沒寫咒語,而被鬼魂活生生扯下來。但芳一則保住了性命,其琴藝更從此聲名大噪,為他帶來享不盡的財富。
最後一則故事「茶碗中」,則已經出現敘述者的旁白,明白告訴你這是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一位對鬼神不敬的武士,發現茶碗中一再出現人的身影。當晚武士值班守夜時,碗中身影竟然躍入現實,武士驚恐之中攻擊傷害了此鬼。後來此鬼的幾個幽靈手下找上門,警告武士說將有報應,武士瘋狂砍殺那些幽靈,以致走火入魔。但故事到此,也就結束了,沒有武士最後的結果,也看不出太多意義。這時電影時間忽然一跳,來到二十世紀初的日本小鎮,原來這一切都是一位作家在趕的稿子。時逢春節,出版商正來催稿,害得作者忍不住埋怨起這些故事來。影片結局出人意外,不知是作者扮鬼下出版商還是怎麼的。只知作者之妻和出版商倉皇逃出屋子,遺留下一指打翻了的茶碗。
看完電影後才知道,原來「怪談」是改編一位葡萄牙裔日本籍的作者Lafcadio Hearn的作品。難怪其中對於故事的詮釋顯得缺少傳統文化的質地,然而導演小林正樹充滿藝術天分的拍攝
手法,恰好彌補了這個小小的缺憾,並增添外國人的接受度,使本片依舊在國際間大受重視。不過日本鬼片給人那種陰魂不散的恐懼,還是令我覺得淺嚐即可,不宜浸淫!
自從一九九八年貞子驚天動地的從電視裡爬出來之後,日本的恐怖電影便在台灣豎立了口碑,成為院線年年不可少的戲碼。的確,日本鬼魅狐仙的故事,絕不比咱們聊齋遜色,甚至更多了幾分難解的幽怨和山水空靈的意境。
日本電影拍攝鬼片的歷史悠久,其中小林正樹的「怪談」(Kaidan, 1964)一片,尤可謂結合日式傳統,和當代恐怖浪漫精神於一身的經典。這部榮獲1965年坎成影展評審團特獎的電影,述說了四個日本江戶時期家喻戶曉的鬼故事,並以一個二十世紀初背景下的後設故事做結。彷彿穿越時空又忽然回到現代的跳躍,是本片不落鬼片俗套的重要原因。而其優美的拍攝手法,畫面構圖色調的掌握細膩動人,更是震撼西方世界審美觀。
以往鬼片過份重視嚇人的目的,情節安排往往粗糙不堪,拍攝畫面更是灑狗血而噁心。「怪談」取材自內涵深厚的傳奇(legends),當然沒有叫人特別吃驚之處,但導演以水墨式的暈染(譬如影片片頭的染料在水中暈開的畫面,或好幾場戲中舞台布景的迷濛色澤)增添神秘氣息,又用顏色來表現不同的故事氣氛,竟使人駭而不怕、恐而不懼。這種強調氛圍,讓人餘韻繚繞腦海的感覺,正凸顯了日本鬼怪故事的風格。
除了拍攝技巧的獨到,「怪談」所挑選的幾個鬼故事也很有意思。第一則故事「黑髮」,描述一位拋棄糟糠妻的武士,在入贅富家、卑躬屈膝之後,幡然悔悟而重新尋覓髮妻的故事。武士返回破敗的宅院,見到前妻音容依舊、無怨無悔地織布等待,不禁感慨萬分,立誓永不離開,兩人當晚便在過去新婚圓房的床上相擁入睡。然而天亮武士醒來,赫然發現身旁躺著的竟是枯屍一具,原來前妻早已亡故,且死時哀怨地穿著紅服。而昨夜他愛撫地烏黑長髮,竟是如乾枝般的白絲,武士驚嚇而瘋,悔恨斷腸。
第二則故事「雪女」依舊環繞著背叛和失落。年輕樵夫在大風雪天目睹雪女殺死長輩,雪女愛憐他年輕不忍殺之,囑咐其永遠不得說出所見之事,否則性命不保。年輕樵夫的確也信守承諾,果真相安無事,一年後還順利取到一美麗的外來女子,生了三個小孩,過著平淡日子。不過事發十年後,樵夫偶然想起此事,禁不住地透露給太太知道,不料太太竟是當年雪女化身,氣憤他不守信用而飄然而去。相較於黑澤名在「夢」十步曲中的醜陋「雪女」,此處則是忠於原著的展現雪女白晰懾人的冷豔。
「無耳芳一」則是典型鬼上身的故事。小和尚芳一天生失明,但彈的一手好琴,乃至於平原家被滅族慘死的鬼魂找上門,夜夜請其彈琴說書,講平原家族興 衰史。後來老和尚眼明派人跟蹤,才發覺事態嚴重,若不斷絕鬼魂騷擾,芳一恐將喪命。唯一方法就是在芳一全身上下寫咒語,讓鬼魂找不到芳一。但百密一疏,芳一耳朵沒寫咒語,而被鬼魂活生生扯下來。但芳一則保住了性命,其琴藝更從此聲名大噪,為他帶來享不盡的財富。
最後一則故事「茶碗中」,則已經出現敘述者的旁白,明白告訴你這是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一位對鬼神不敬的武士,發現茶碗中一再出現人的身影。當晚武士值班守夜時,碗中身影竟然躍入現實,武士驚恐之中攻擊傷害了此鬼。後來此鬼的幾個幽靈手下找上門,警告武士說將有報應,武士瘋狂砍殺那些幽靈,以致走火入魔。但故事到此,也就結束了,沒有武士最後的結果,也看不出太多意義。這時電影時間忽然一跳,來到二十世紀初的日本小鎮,原來這一切都是一位作家在趕的稿子。時逢春節,出版商正來催稿,害得作者忍不住埋怨起這些故事來。影片結局出人意外,不知是作者扮鬼下出版商還是怎麼的。只知作者之妻和出版商倉皇逃出屋子,遺留下一指打翻了的茶碗。
看完電影後才知道,原來「怪談」是改編一位葡萄牙裔日本籍的作者Lafcadio Hearn的作品。難怪其中對於故事的詮釋顯得缺少傳統文化的質地,然而導演小林正樹充滿藝術天分的拍攝
手法,恰好彌補了這個小小的缺憾,並增添外國人的接受度,使本片依舊在國際間大受重視。不過日本鬼片給人那種陰魂不散的恐懼,還是令我覺得淺嚐即可,不宜浸淫!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