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02, 2004

電影筆記2004/3/2
「魔戒」三部曲(Lord of The Ring Trilogy)

當好萊塢科幻大師,夢工廠金童史蒂芬‧史匹伯唸出了一句:「全包了!」(It’s a clean sweep)(表示此片所有提名全部得獎),奧斯卡有史以來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奇幻電影就此誕生。

有人說,魔戒三部曲之王者再臨是用三部片子對上別人一部片子,所以當然贏面很大。不過,要能全部十一項提名(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原創音樂、最佳電影歌曲、最佳原著改編、最佳剪接、最佳電腦特效、最佳化妝、最佳場景設計、最佳服裝設計等)通通得獎,絕非同情票或運氣所致。魔戒九個小時的影片背後,所消耗的是多少人力、物力和時間,所需要的規模是多麼盛大、複雜和嚴謹,如此打破奧斯卡的紀錄,實至名歸。

不過,電影本身的好壞,除了從製作的過程來評斷外,譬如特效做的好不好、拍攝難度等,很重要的還是觀眾的觀影感受。其實一開始我是很不想看魔戒的。主要是自己討厭好大喜功,魔戒三部曲氣勢磅礡沒錯,但彷彿特效多了些,角色深度和劇情鋪陳都顯得粗糙。這也實在反應在奧斯卡提名上,魔戒中沒有一個演員被提名。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因為大堆頭角色難有發揮空間,可是這會使得片子為了平均分配演員戲份,而變得斷斷續續,角色的內心戲就犧牲了。

劇情部分亦若是。托洛金小說材料豐富,方便了改編上的設計,使得影片場景多變,也使得道具、服裝、場景設計可以充滿想像空間。所以劇情大體上可以維持一個過人的水準,可是我卻私心認為這全是因為小說,因為原著小說選得好,才能比較順利擊敗其他競爭影片,獲得許多技術上的提名。而劇情其實在九個小時的片中也有若干冷場和斷裂,卻又因為許多評審和觀眾原本看過小說,而能適時填補,讓這些拍片破綻沒能消減影片的成果。然而對於沒有看過原著小說的我而言,魔戒影片卻難免坑坑疤疤,不太完整,很多事情交代不清楚。與其說魔戒是一個原創的影片,不如說它是一個滿足了看過小說的人的夢想的片子。

事實上,魔戒在一九五零年代(好像是)就曾經被搬上大螢幕。當時是黑白片,片長只有三個小時左右吧,而且當年沒有電腦特效這回事,所以一切都顯得笨拙而作假。但也因為如此,舊版魔戒十分強調演員的表演,所以原著裡深沈而繁複的情感較能被彰顯。或許與新版魔戒比較,舊版更值得玩味也說不一定。

近年來由於電腦科技進步,千萬人兵馬奔騰的大場面只在彈指之間。譬如埃及豔后、十戒等勞師動眾的影片在當時是十分不得了的成就,如今全部可以在虛擬的螢幕上完成,顯得不費吹灰之力。當然,設計動畫也沒有那麼簡單,只是今日至少能省去拍片現場調度指揮的辛苦。也因此,有人觀察好萊塢現在大格局、大氣魄的電影開始重新被加溫(reheat),今年入圍奧斯卡的「魔戒」、「怒海爭鋒」、「神鬼奇航」等,都大量使用動畫;沒入圍的像是「末代武士」、「小飛俠」、「哈利波特系列」等也是如此。

大量使用特效的科幻電影,看來即將在好萊塢大翻身,突破小成本、溫馨動人的劇情片(melo-drama)的格局。針對科幻電影,我也將進行一連串的回顧和分析,敬請期待囉!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