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16, 2005

有聲無息—田園春光中的陰暗、自由和無情

歐洲電影常有一種不媚俗的大膽,如德國表現主義的灰黑畸形、法國新浪潮的獨白長拍、義大利新寫實的粗獷挑釁。它們固執地傳遞自己的聲音,迫使觀眾退到充滿疑惑的位置:疑惑生命可能的陰暗、疑惑個體得不到的自由、疑惑世界莫名降臨的無情。在這樣的傳統下,誕生了這部一句對白也沒有,但卻意象嘈雜的電影—「田園春光」。

原名「Hukkle」(匈牙利文「打嗝」)的「田園春光」,是年僅三十歲的匈牙利新銳導演喬治‧帕爾菲(Győrgy Pálfi)第一部劇情長片。師事匈牙利大導演聖多‧西摩(Sandor Simo)的帕爾菲一九九五年進入匈牙利電影藝術學院,多年來拍過許多得獎短片;不過,一直到二零零四年「田」片發行,並屢獲歐美洲影展大獎之後,帕菲爾才算真正揚名國際,樹立他個人優雅而刺骨的風格。

這部乍看之下宛如Discovery頻道般色彩斑斕、大自然與人文景致交錯紛呈的平靜小品,內容卻不搭調地描述一樁樁發生在農村裡的死亡事件。幾位年長、臥病、退休的老人家(且恰好都是男人)相繼往生,原因不明。奇怪的是,在看似天然的逝去背後,都不約而同有著忙碌而沈默的女人身影,她們是餐餐搗碎食物餵老伴的太太、出外工作來張羅一家吃食的女兒、孤獨不快樂的情人…隨著細瑣小節逐漸堆砌,眼尖(或沒有睡著)的觀眾多半可以推敲出答案。從黑衣老婆婆採花製成的藥粉,女郵差不經意地遞出的一罐罐濁水、死亡現場被刻意倒掉的礦泉水,兇手敢情是這群失語的女子?

從影片一開始盤旋的毒蛇,似乎就已經確定了兇殘的陰柔,告訴你在那綻放的大地底下,埋藏著多少幽怨、疲憊,宛如那怒放的風信子花,悲情而準備報復。打嗝的老先生代表影片中所有一無是處的男人,他們發出微弱的嗝嗝抗議,卻毫不爭氣:打水的打瞌睡、探案的沒頭緒。影片末了另一對男女新婚,原本應該是喜氣洋洋的典禮上卻奏起怪誕的警世歌曲:做太太的嫌老公不好,就趕快去餵飽他。問題是:餵他什麼呢?
所以,這部片子當然不需要對白。人性之黑暗,已經靠熱鬧光燦的畫面反襯了;女人的不自由,已經靠一具具屍體表白了。至於生命的無情—生命的無情是沈默、是歲月。

「田園春光」全片在匈牙利北部一個小村落拍攝,用的多半是土親人親的非職業演員。帕菲爾說,他希望用最真實的場景拍一則虛構的故事,這點,我相信他做到了。帕菲爾還說,他希望聲音是主角,觀眾必須用心去「聽」出隱藏的「真相」。但看完電影後我會說,真正的真相,或許反而是藏在那些觀眾都聽不到的地方吧!

3 Comments:

Anonymous 匿名 said...

哈哈,我還在想台長何時會去看這部電影咧!
很多人剛看到這部片的時候,
往往被沒有台詞給嚇到。
但是仔細想想,
卓別林的默劇不也是單純透過肢體來表達意念?
而且,沈默雖然帶來壓力,
但是也打開了更大的門,讓人去填滿~

前一陣子看了魔術師與旅行者,
這是由「高山上的世界杯」導演拍的新作品,
劇情非常簡單,演員也非常樸實,
但是劇情中的劇情(其中一個喇嘛說的故事)
卻更引人入勝,推薦給台長!

11/16/2005 8:32 上午  
Blogger Cathy Peng said...

呵呵,你覺得「田園春光」就像是我會想看的電影嗎?Good guess!它的確是。

不過直到觀影前幾天我才知道它毫無對白,當時原本有點擔心,因為拉了一個第一次看影展片的朋友一道,怕他被這種震撼的「初體驗」嚇壞了胃口。幸好對方後來睡著了,不太清楚演了些什麼…

ps.瀏覽劇情簡介,覺得「旅行者與魔術師」內容應該不錯,有機會會找來瞧瞧。

11/16/2005 1:43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呵呵,一路看來,當然會知道台長想看哪種電影囉!
看這種電影最怕的,就是身旁的朋友打呼聲音超過電影音量,然後瞌睡蟲慢慢爬過來,鑽到自己的身上,這是最痛苦,也是最討厭的。
所以,慎選電影伙伴!

11/22/2005 10:17 上午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