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自己的恐懼:蝙蝠、蟑螂及其他
嗯,蟑螂是有點扯了。我不確定有這樣的聯想是否公允,因為畢竟這還算是部ok的電影。
「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是替家喻戶曉的蝙蝠俠神話溯源,述說這位幼年即失怙失恃的男孩,如何走出少年夢魘,遠赴深山修練,結合高科技事業打造英雄裝備,最後成為高登市(結合紐約的亂、倫敦的虛偽、東京的極端的現代巴比倫)的守護者。
電影要傳遞的訊息很清楚也夠深刻:面對自己的恐懼(face your fear),然後成為恐懼自身(become your fear),才能打破那份恐懼(destroy your fear)。片中惡人利用藥物讓人產生恐怖的幻覺,進而摧毀人類的心智,暗示恐懼之莫須有及毀滅性。透過這份藥物(影片從未說明它的名字)的隱喻,影片提醒我們:恐懼潛藏人類本性之中,在經過刺激後爆發出來,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恐懼是我們無法成功的最大敵人!
弔詭的是,影片同時宣稱:恐懼也是我們成功的關鍵。猶記這份藥物好像也是蝙蝠俠修練出師前最後一項考驗:吸入此藥物,然後面對敵人。在暈眩中,他必須氣定神閒地耳聽八面、眼觀四方,有了恐懼,才能夠戰勝恐懼。(雖然蝙蝠俠莫名其妙地闖過宛如少林十八銅人陣的考驗,但那與恐懼何干呢?)
不論如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恐懼打恐懼)的詭辯立志味十足:蝙蝠俠返鄉,選擇深入孩童時墜入的洞穴中,面對他最恐懼的蝙蝠,然後,他便以蝙蝠為名行俠仗義,甚至成為他人恐懼的對象(還記得蝙蝠俠後面幾集裡,高登市民寧可相信小丑而不信蝙蝠俠的劇情吧?)。不過,我對這套恐懼邏輯仍有意見:變成恐懼自身果真能打破那份恐懼嗎?
一看完電影我便問身邊的朋友:如果我最恐懼的是蟑螂,那我必須要變成蟑螂才能打敗蟑螂嗎?(此時請聯想電影「秘密客」(Mimic)中的巨大蟑螂)那麼怕老鼠、怕蜘蛛的人呢?蜘蛛人好像不賴啦,但老鼠人好像就遜掉了。結果朋友回的更絕,他說他懼怕女人,難道就要變成…(當女人有什麼不好?)總之,動作片嘗試結合比較深刻的哲學思考是有意義的,只不過在過份簡化一些概念時,難免鬧出笑話。
蝙蝠俠或許還是繼續保持神秘比較好。
嗯,蟑螂是有點扯了。我不確定有這樣的聯想是否公允,因為畢竟這還算是部ok的電影。
「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是替家喻戶曉的蝙蝠俠神話溯源,述說這位幼年即失怙失恃的男孩,如何走出少年夢魘,遠赴深山修練,結合高科技事業打造英雄裝備,最後成為高登市(結合紐約的亂、倫敦的虛偽、東京的極端的現代巴比倫)的守護者。
電影要傳遞的訊息很清楚也夠深刻:面對自己的恐懼(face your fear),然後成為恐懼自身(become your fear),才能打破那份恐懼(destroy your fear)。片中惡人利用藥物讓人產生恐怖的幻覺,進而摧毀人類的心智,暗示恐懼之莫須有及毀滅性。透過這份藥物(影片從未說明它的名字)的隱喻,影片提醒我們:恐懼潛藏人類本性之中,在經過刺激後爆發出來,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恐懼是我們無法成功的最大敵人!
弔詭的是,影片同時宣稱:恐懼也是我們成功的關鍵。猶記這份藥物好像也是蝙蝠俠修練出師前最後一項考驗:吸入此藥物,然後面對敵人。在暈眩中,他必須氣定神閒地耳聽八面、眼觀四方,有了恐懼,才能夠戰勝恐懼。(雖然蝙蝠俠莫名其妙地闖過宛如少林十八銅人陣的考驗,但那與恐懼何干呢?)
不論如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恐懼打恐懼)的詭辯立志味十足:蝙蝠俠返鄉,選擇深入孩童時墜入的洞穴中,面對他最恐懼的蝙蝠,然後,他便以蝙蝠為名行俠仗義,甚至成為他人恐懼的對象(還記得蝙蝠俠後面幾集裡,高登市民寧可相信小丑而不信蝙蝠俠的劇情吧?)。不過,我對這套恐懼邏輯仍有意見:變成恐懼自身果真能打破那份恐懼嗎?
一看完電影我便問身邊的朋友:如果我最恐懼的是蟑螂,那我必須要變成蟑螂才能打敗蟑螂嗎?(此時請聯想電影「秘密客」(Mimic)中的巨大蟑螂)那麼怕老鼠、怕蜘蛛的人呢?蜘蛛人好像不賴啦,但老鼠人好像就遜掉了。結果朋友回的更絕,他說他懼怕女人,難道就要變成…(當女人有什麼不好?)總之,動作片嘗試結合比較深刻的哲學思考是有意義的,只不過在過份簡化一些概念時,難免鬧出笑話。
蝙蝠俠或許還是繼續保持神秘比較好。
9 Comments:
電影中邏輯:
布魯斯偉恩恐懼蝙蝠==>面對蝙蝠==>克服蝙蝠恐懼==>成為蝙蝠行俠仗義
以此邏輯推論站長應該是
站長恐懼蟑螂==>面對蟑螂==>克服蟑螂恐懼症==>成為蟑螂俠行俠仗義
部落格中站長自己的推論
站長恐懼蟑螂==>面對蟑螂==>成為蟑螂==>克服蟑螂恐懼
我想站長可能有點誤會先後順序了~
哈~~~沒錯沒錯!
所以,是先得克服對蟑螂之恐懼,才能變成「蟑螂人」,以蟑螂為形貌闖蕩江湖。
但萬萬不能「變成蟑螂」啊…好像很容易遭到攻擊和唾棄(可憐的小強@﹍﹍@),還沒救人就先被踩扁了…
蜘蛛人也並不是蜘蛛大小,
蝙蝠俠也並不是蝙蝠大小,
蟑螂人又何必要蟑螂大小?
請台長繼續朝蟑螂人行俠仗義前進吧~
(突然熱血起來)
另,推薦台長去看荒唐歲月,
雖然是非英文的語系,
但是導演功力不錯~~
注意到飾演後來被發現是「忍者大師」(原本是 Henri Ducard)的是連恩尼森 (Liam Neeson)嗎?這次貼上鬍子,當然人也老了,一下還看不出來這就是《豪 情本色(Michael Collins)》中的 Michael Collins 與《辛德勒名單( Schindler's List)》中的 Oskar Schindler。當這樣的曾經大牌(was a title role)來演配角時,觀眾就該知道他不會就這樣輕易消失(在火燒阿房宮之後)。 就像是 Robert De Niro 在《烈愛風雲(Great Expectation)》中演那個罪犯, 出場不到五分鐘、腳鐐手銬打開後就消失,直到電影最後才又出來一樣。不過連恩 尼森在本片中的戲份多得多。
米高肯恩演 Alfred the Butler 帶著閒適幽雅,與《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中的安東尼霍普金斯深邃內斂大異其趣。當然,兩部片子性質不同, 不能相提並論。不過好像管家就要由英國人來演才有味道,不知這是什麼道理。不 過還真想看看米高肯恩演 Austin Power 的爸爸會是什麼個樣子。
片中「中、日」代表任何意義嗎?Bruce Wayne 在中國的監獄裡被人欺負關禁閉, 代表日本的 Ninja 大師透過關係放了他,並教給他一身好武藝,但卻要求他以暴 制暴充當劊子手,這時 Bruce 在天人交戰下正義感勝出,燒了達摩堂逃下山來 。因此在這裡,中國的蠻橫無理與日本的軍國思想便成就了西方的俠義。
好奇的是,為什麼蝙蝠車 (Batmobile) 上沒有車廠的 mark。是沒有廠商要贊助嗎 ?若是如此,那就該跟《關鍵報告》學學。
對於 Katie Holmes 只有一點看法:她接吻的時候,嘴是歪的。But that's a matter having something to do with Tom Cruise only (except Christian Bale). (夠白爛)
Quotable quotes:
We fall so we can learn to pick ourselves up.
這可以衍申到
Things fall so we can learn to pick things up.
疑問:害 Bruce Wayne 掉到井裡的那個東西,也就是 Rachel 後來送給 Bruce 的 生日禮物,到底是什麼?
荒唐歲月,台北總統有演的樣子,會考慮去看看的。謝謝你的建議~~~
碰巧你提到…我對連恩‧尼森的角色一下子也有點錯亂:他之前在「王者天下」中飾演奧蘭多‧布魯的貴族父親,演的是個很耿直的傢伙,那種中古世紀的裝扮很適合他。結果在「蝙蝠俠」中他忽然化身壞蛋(我沒料到他會是真的「忍者大師」,而且略略喪心病狂,但可預見他會在影片後段出現),有些怪怪的感覺。
至於所謂的「中、日」關係,我倒沒有多想,只覺得西方世界總把東方(泛指整個oriental:中國、日本、中南半島、回教世界等)想像成神秘力量的來源,似乎還是太膚淺。
關於那塊古怪的不明物(就是Rachel和Bruce幼時相爭的東東):讓我們猜猜會不會在下集中給個交代囉!
中日那個,我建議你們兩位可以去看看薩依德的東方主義~這是基本的西方對東方的幻想啊!
呵呵~有看過Said的東西。本地學者似乎分外能夠在他的文章中找到定位台灣的方式和理路…
張貼留言
<< Home